欢迎关注公众号
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融资资讯 > 政策持续发力促消费稳增长
政策持续发力促消费稳增长
发布时间:2022-10-18 16:25  点击量:79

  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消费恢复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受全国疫情多点散发等因素影响,国庆期间居民跨省市出行虽有所降温,但在多项促消费政策促进下,本地消费和线上消费回暖势头强劲。近几个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走势也清晰反映出我国消费正在逐步回暖。

  与之相印证的是,我国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以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为例,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均位于扩张区间。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这反映在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疫情影响减弱的背景下,当前经济已进入回稳向上阶段。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针对经济运行情况,党中央、国务院加强部署,及时果断推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专家普遍认为,我国经济保持良好的恢复态势,但需求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接下来,还要落实落细相关的政策措施,从供需两端同步发力,进一步巩固经济恢复基础。

  消费在波动中逐步回暖

  从数据来看,疫情对消费的影响依旧存在。受疫情影响,消费修复进程也随之波动,相较于二季度,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明显回升,呈现出前低后高的走势。

  消费回暖离不开持续发力的促消费政策。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258亿元,同比增长5.4%,增速较7月份加快2.7个百分点。其中,规模占比达10%的汽车消费增长较快,增速为15.9%,是拉动消费的重要力量。

  汽车消费增速加快是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以及消费环境改善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今年6至8月份,约355.3万辆车享受了减征政策,累计减征车购税230.4亿元。8月份,减税额和享受优惠的车辆环比增幅均超10%。

  不仅是扩大汽车消费,近期稳增长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政策触角延伸至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推动餐饮、住宿等行业恢复发展,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等多个方面。以颇受关注的消费券为例,今年以来,多个城市发放了多轮消费券,发放范围除了商超、餐饮等传统领域外,还涉及文旅、汽车、家政、体育、家居建材等多个领域。

  根据相关测算,每1元的消费补贴平均能够带动3.5元以上的新增消费,其中,部分消费券还对当地旅游消费的整体带动效能带来了1:10以上的杠杆率。这意味着,消费券能够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消费促进作用。

  谈及下一阶段消费的恢复情况,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当前,居民消费基础仍然稳健,政策效应将会继续发挥,预计消费有望延续稳健恢复态势。王青表示,接下来,为促进消费修复,可以继续适度扩大消费券、消费补贴的发放范围,填补居民购买力缺口,刺激居民消费需求。

  政策“组合拳”撬动基建投资加快增长

  今年以来,投资成为稳增长的基石,特别是基础设施事关发展和民生,投资空间比较大,其重要性更为凸显。1至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67106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3%。

  基础设施投资所获政策支持不断加码。从资金端看,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在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落到项目的基础上,再增加3000亿元以上额度;同时,依法用好5000多亿元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10月底前发行完毕。从项目端来看,基建项目储备充足。1至7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项目审批投资额达1002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本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累计增长21.2%,均处于历史同期高位。

  一系列政策对于基础设施投资的促进作用明显。初步统计,前期已经落实到项目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投放金额3000亿元,支持投资项目900多个,项目计划总投资超过3万亿元,并且基础设施投资到位资金、开通项目数量都在增加。

  谈及基建投资走势,植信投资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连平认为,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速落地的同时,更多社会资金也会同步跟进。人民银行支持金融机构通过银团贷款、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购买地方政府专项债、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多种方式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有效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充沛的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将为基建投资持续发力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落实落细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

  针对经济运行超预期因素冲击,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果断推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专家普遍认为,目前来看,我国经济保持良好的恢复态势,但同时仍面临一定负面因素,主要体现为全球经济放缓对出口造成冲击、疫情多点散发对服务业造成拖累、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等方面。

  近日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2年第三季度例会对当前经济形势作出研判——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通胀高位运行,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总体延续恢复发展态势,但仍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值得关注的是,需求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从市场需求看,9月份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为49.8%,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仍显不振。王青表示,当前,经济“供强需弱”特征依旧明显,需求偏弱是经济恢复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当前,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稳固,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制造业面临困难,宏观政策有必要继续保持稳增长取向,落实落细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对此,温彬表示,下一阶段需要供求两端“双管齐下”。一方面,要继续实施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特别是要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和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财政贴息政策,继续提振总需求;另一方面,要做好物流保通保畅,保障煤炭、电力等能源稳定供应,实现保供稳价,进一步巩固经济恢复基础。